AI/AR產業鏈深度協同!浙大系四企聯手開啟AI/AR新時代
2月27日,在上海人工智能產業重要承載區徐匯的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XREAL、龍旗科技、晶盛機電與鯤游光電簽署《AI/AR產業鏈戰略合作協議》,上海市經信委、徐匯區政府與浙江大學共同見證。本次合作旨在通過“技術標準+產業閉環+國家品牌”的三重戰略,打造AI/AR產業鏈深度協同,為產業構建堅實的護城河。四企業將以2027年L4級智能眼鏡技術突破為錨點,向全球產業伙伴發出協同創新倡議。
強強聯合,全球AI/AR產業迎來“中國標準”
在簽約儀式上,四企業宣布將聯合發布《輕量化AI/AR眼鏡技術白皮書》,這是中國科技企業首次系統性定義AI/AR設備的技術框架,該計劃首創"標準開放、生態共建、價值共享"的協同機制。
作為AI/AR產業鏈關鍵環節的行業強企們,四方各自的優勢也很明顯:XREAL以全球AR眼鏡出貨量第一的地位,憑借自研空間計算芯片技術和國際標準制定能力,引領產品定義并開拓消費市場;龍旗科技已深耕行業20余年,形成了涵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手環、AI PC、XR產品、汽車電子和TWS耳機等智能產品的布局。依托智能產品的整機研發、制造能力與綠色智造體系,龍旗科技為全球頭部消費電子品牌商和全球領先科技企業提供專業的智能產品綜合服務;此外,晶盛機電、鯤游光電分別在半導體設備領域和波導行業處于領先地位;至此,強強聯合資源優化配置,也將是未來產業升級發展的必然趨勢。
“企業創新-中國制造-全球輸出”產業模式正式確立
在智能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AI與AR技術的融合正引領著下一代人機交互和計算終端的變革。四企的聯合也將助力構建“企業創新-中國制造-全球輸出”的產業協同模式。
龍旗科技CEO葛振綱指出,在當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龍旗科技憑借對技術創新和高質量產品及服務的不懈追求,近年來發貨量穩步攀升。龍旗科技早在2017年就積極投入到XR產品的研發中,與全球頭部客戶緊密合作,共同探索前沿技術在新興產品領域的應用,攜手推動XR產業的蓬勃發展。過去幾年,龍旗科技大力投入開發MR頭顯、AI/AR眼鏡等智能終端產品創新,旨在為用戶帶來更智能、更便捷的使用體驗。展望未來,龍旗科技將持續加大在技術研發、質量提升和產業鏈整合等方面的投入,充分發揮龍旗科技在智能科技領域的領軍作用,不斷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引領智能科技行業邁向新高度。
針對AI/AR產業協同發展,XREAL率先錨定下一代計算終端的戰略方向,以L4級智能對話與記憶體研發為核心,劍指2027年高階AI眼鏡的產業化突破;晶盛機電則依托碳化硅全鏈智造能力,通過輕量化材料體系革新為AR設備提供全天候場景支撐,并以規模化產能加速硬件普及;與此同時,鯤游光電以晶圓級光學技術實現光波導量產成本驟降80%,突破行業最大瓶頸,推動光學技術與AI生態深度融合。
隨著此次"新范式"合作的確立以及未來更多優秀企業的加入,“AI定義硬件”的產業生態也將“呼之欲出”,為消費級AR眼鏡邁向高階智能階段奠定基礎,并驅動工業元宇宙等場景的規模化滲透。
戰略縱深與政產學研協同
近期,國務院國資委的企業“AI+”專項行動深化部署會議強調了人工智能在企業“十五五”規劃中的核心地位,旨在通過系統性布局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在此背景下,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持續成熟,AI/AR產業被視為智能穿戴市場的未來重要增長點。
本次參與戰略合作的四方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宣布將聯合力量驅動AI產業鏈的升級,驅動生態建設。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湯文侃發表致辭表示:“上海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方面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和技術優勢,智能眼鏡是智能終端重要的發展方向,我們鼓勵并支持這樣的戰略合作,上海將繼續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完善產業生態。期待大家一起推動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 上海市徐匯區副區長魏蘭表示,“作為上海市首個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徐匯區始終不遺余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在政策支持、人才引育和平臺建設上給予全方位、多層次的支持。”
會上,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席何蓮珍也發表了講話,她表示,“浙大校友在硬核科技領域的持續創新正引領跨界融合的新趨勢。本次合作不僅實現了關鍵技術節點的國產化突破,還形成了顯著的協同創新效應;浙江大學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將積極協同校友、企業,推動校地校企合作,加速成果轉化,為產業鏈注入更多硬核科技支撐。”
此次戰略協議的簽署標志著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AI/AR領域邁出了堅實步伐,也預示著智能科技新時代的到來。四方企業承諾將通過優化整合上下游生產能力,確保市場需求的穩定供應,進一步鞏固中國在這一新興領域的競爭優勢,同時還將共同推動AI/AR技術創新與應用,為全球用戶帶來更加智能、便捷、高效的交互體驗,引領中國乃至全球AI/AR產業邁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 風險提示:本次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對公司本年度經營業績不會構成重大影響,對公司未來年度經營業績的影響將視公司與合作方后續項目的實施情況確定。